第二百四十五章 超级市政厅-《仙魔大秦》


    第(2/3)页

    对了,苏轼好像对佛门是颇有好感的。

    北宋历史有一个很出名的佛印禅师,他就是苏东坡好朋友。苏轼这个吃货屡次请人家和尚吃鱼,其中“邀吃半鲁”的故事就出现在这里。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名将名臣有各自的铁三角。

    吴起白起赵云作为军方代表,有共同语言彼此关系比较好,韩信赵匡胤是结拜关系很有感情,貂蝉上官黄月英同为女人无话不说,华佗贾思勰医农同源形成圈子……现在看来这苏大才子与玄奘很合得来嘛!

    苏轼走过来说:“玄奘法师精深的佛门思想,与华夏土壤颇为契合,可否在这大秦街也开一佛堂呢?”

    玄奘手持念珠缄默不语,他显然也有这种想法。

    取来真经,修成蒸锅,是功德,传教授法也是功德,玄奘在见识华夏繁荣与昌盛以后,他就很想将佛家留在华夏。

    可是陛下会答应吗?

    佛家毕竟是外来文化。

    而大秦城里都是华夏特色。

    秦歌听到这句话微微一愣,玄奘要是愿意留下来,求之不得又怎么会拒绝呢?因此想都没想立刻说:“华夏确实有能力形成本土佛学流派,我看就在华夏街里增设一个佛堂以助佛家的推广吧!”

    玄奘这位喜怒不显于色的高僧身体微震,立刻双手合十俯身向秦歌行礼,“阿弥陀佛,此是功德无量之事,小僧替佛门谢过陛下。”

    “这算得了什么?”秦歌非常慷慨而豪爽的说:“我计划在大秦学宫设佛学院,另外在城中设立一座佛寺,玄奘法师担任住持,如何?”

    都是套路。

    这样玄奘与大秦关系就被绑死了。

    秦歌固然有私心,可是出发点是好的,他不信佛却尊佛,因为在秦城这样未来的国际化大都市,会有各个种族各个国家各个文明的人相融合,

    可不同种族风俗习惯都不一样。

    所以如何磨合是一个很大问题。

    佛与道这样的宗教,有办法从信仰层次,让人心得以统一。

    玄奘能够看的出来,秦二世并非对佛家有所偏袒,只是想创造一个百家争鸣的盛世,而佛门只是其中之一,一个能容得下这么多声音的君王,必然是自信且心胸开阔的盛世明君。

    华夏是佛教沃土,若能成华夏东传佛教第一人,其中的功德并不逊色取得真经,甚至还尤为过之。

    “小僧愿取佛经译传华夏!”

    玄奘这么说就算答应了,这个世界佛经不仅是思想与智慧,更是实实在在的大神通大功法,这种东西是可以带来实实在在好处的,这件事情就这么说定了。

    大秦文化城外。

    这个城市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地方。

    一个是大秦学宫,一个是大秦工坊。

    大秦学宫规模将会数倍于齐地稷下学宫,更会成为这个时代第一家也是未来最大的一家综合性学府。

    大秦学宫以儒道墨法医农在内的百家学科为主,此外还会开设经济学、管理学、以及戏剧、音乐、艺术、播音、设计、建造、绘画等等,这些细分领域的专业内容。

    无论是有天赋的百家学子。

    还是没有修炼天赋的普通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