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什么同光十三绝,什么四大名旦,什么相声大师马三立,什么闻一多演讲,那些著名的事件,自己不就是最好的记录者吗? 何况,虽然手机不能通话处于不在服务区状态,但李若凡有个好习惯,看书软件里面下载了许多的古今中外名著。 要是再穿的早些,《红楼梦》四大名著基本就是李若凡一个人的作品了,后人您就考证去吧。 不过这个时候新文化运动其实才是真正开始,文学社团林立,正是做文抄公的大好时机。 李若凡也不知道自己传播正能量让那些优秀作品提前出现是好事还是坏事,想想以前总是感慨海子,顾城早早离开,诗人多薄命。把他们的诗先发表出来,简直就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啊。 至于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已经获得的,李若凡准备轻轻放过,做人底线必须坚守,不能随便越界。 李若凡还是有操守的,不过那些曾经遗憾过的诺贝尔文学奖遗珠之憾,李若凡就不准备放过了。 必须抄啊,抄的让那帮评委们不好意思不颁奖,当然还得拼命的翻译推介,不差钱。 列夫?托尔斯泰?遗憾啊,真是遗憾,谁让您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早早就发表了呢?现在是1925年,可您1910年就与世长辞了。 您老的作品手机里面虽然中英两种版本都有,但也只能勉为其难的做个翻译家了。 这也是因为那年中国第一次有人拿了诺贝尔文学奖,李若凡索性把所有的得奖作家作品都找了出来,还都是英文版中文版都有。英文版他可看不懂,也就是认识什么来是come去是go,be动词is,am,are了。 主要是可以装逼,没想到在2016年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回倒是得偿夙愿。 当然还有写《玩偶之家》的易卜生,写《德伯家的苔丝》的哈代,写《变色龙》的契诃夫,写《变形记》的卡夫卡,写《尤里西斯》的乔伊斯,写《追忆似水年华》的普鲁斯特。 翻译家之路任重而道远,文化使者非自己莫属啊。 不过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您瞧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4年才发表!真是太好了!还有博尔赫斯,纳博科夫,伊塔洛?卡尔维诺,当然也少不了庞德。 不让诺贝尔奖留下遗憾,我为你们代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