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姑娘-《穿越红楼之贾璐》

    江南水乡,风景秀丽,秦淮河上,杨柳依依,烟雾缭绕,此时正是三月下扬州的季节,往日里,或是财大气粗的盐商拉拢上官,或是手下不足的官僚寻觅有才之士充当幕僚,或上京的衙内们来这儿见识一二,而这都少不了佳人美酒相伴,所以每常此时,秦淮河上,西湖桥边,言笑晏晏,脂粉香气可传至老远。妈妈们纷纷将自己调教好的瘦马们推出去,争奇斗艳。

    前朝那些个在江南地区只手遮天的豪族盐商们,为附庸风雅,弄出个“姑娘”的比赛,原些是无论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扬州瘦马都可以参加,但前朝风气严谨,对女子极为苛刻,注重风气,好人家的女子是断然不敢参加这类赛事的,只有那些个清官儿,**,戏子之类的参与,即使这些姑娘在某些方面都可称之为大家的了,依然逃不过时人鄙夷的眼光。

    到了本朝,外有江南出身的贾史薛王四大家族,本土还有土豪甄家,“姑娘”的赛事也算是延续着,不过赵氏皇族一向不喜这些奢华旖旎之事,尤其是林如海这个代表皇帝的死忠担任巡盐御史的期间,这赛事办的都很是低调。好在这林如海劳累过度死在了任上,大皇子和二皇子的势力在江南没了压制,各显身手,太子名正言顺,多数从帝都派遣过来家可以说是江南的土皇帝,江南地区上上下下布满了他们的羽翼,若是上面派来的官员不合心意,有的是办法让他们有苦说不出,有权行不了,上居正统,下有势力,两方争执不下,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这两年来多少官员因着因那的缘故暴毙,整得整个江南官场乌烟瘴气,竟有几分下世的光景来。“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姑娘”亦不知这官场动荡与黑暗,捧得人越多,越发红火出名起来。

    这不又是一年春暖花开之季,淮河两岸的小商贩们瞅准了时机,或是贩卖些吃食,或是些小饰品,小玩意儿儿之类的,虽然那些个高高在上的公子姑娘看不上,但每逢这个时节,最不缺的就是想要飞上枝头当凤凰的麻雀,还有那些自持有些才气却没甚名气和家世的酸儒们,而这些都是他们的客户,好运的商贩,占个好位,一整年的吃食就赚出来了,尤其是这两年。然百姓不知上头事,自三月一直到五月,都人烟稀少,好些人家都亏了不知多少。

    有权有势的公子大人们不多,自己那些个大方的主顾们也小气起来,索性,小贩子们三三两两,坐在树荫子底下的茶馆里,贵的茶不敢喝,只让老板娘送上一碗热水,消磨一下午再给一两个铜板就是了。要是前一年,老板娘就是肯让他们坐,也是皱着眉的,恨不得他们沾沾屁股就走,好给真正吃得起茶的贵人们腾位子。但今年进的不少茶叶子,都快烂了,也自暴自弃,随这些穷鬼去了,偶尔兴致来了,还给一两片叶子。

    柴大娘是卖糕点的,为儿子娶的儿媳妇也是好厨艺的,柴大娘早年丧夫,幼子体弱,她不仅长得腰粗膀圆,个子高还黑,头发用布全部包了起来,远远瞧去,竟像个杀猪的屠户,为人也泼辣,就是个有把子力气的男子也占不到她半分便宜。她是卖吃食的,这吃食不比别的东西,不能久放,把柴大娘烦个不行,偏偏城西一个妖妖娆娆的姑娘嫌弃不好看,不好吃,柴大娘脾气上来了,直接将人赶走,看着日头上来了,留着儿媳妇看着摊子,自己跑到茶馆里喝口凉茶。

    气消些后,看到一身形瘦削,面白无须身穿丝绸,手里拿着油布包着的什么东西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了,柴大娘忙起身让人。柴大娘虽长得五大三粗,但最是仰慕这等读书人,当初她娘家也是殷实的,她不顾家人的反对嫁给了孩子他爹,他爹穷的连个碗都没有,就只是识得几个字,可惜命不好,早早去了。这位中年人是柴大娘先夫的远房伯父,是一个极有本事的人,在一家大户人家当幕僚,柴大娘先夫、儿子都是跟着这中年人学的字。柴大娘虽然很想与之亲近,但他是个清高的,要不是膝下没有子嗣,也没个近支的叔伯,只有她丈夫儿子这两人关系近些,多有照顾,就算如此,他也从未与柴大娘多话,也极少出他老爷家府邸,更是极少踏足这等贱地。

    “大伯父怎来了,快来坐坐。”

    中年男子皱眉,桌椅倒是干净的,可坐在那里头的有光膀子的,有说荤话的,还有随便拿块抹布遮着脑袋打呼噜的,男子自持读书有体面的人,着实不想跟这群下九流的人坐一起、男子抬头,稀疏的稚嫩的树叶遮挡不住耀眼刺目的阳光,不是很热,但干燥的很,自己出来这么久了,连口热乎水都没喝上,喉结微动,也不嫌弃了,就着柴大娘指的地方坐了下来。

    柴大娘坐在旁边,也不敢靠太近,这先生是个有本事又能耐的,往往能说出不少有道道的消息来,这些年“姑娘”在江南两淮越发出名,这淮河边上的小道都被城里有些势力的人家给占了去,要不是先生给托了关系,他们家也得不到这摊位。

    “先生,今年怎么冷冷清清的,小猫三两者,咱这生意也不好做了呀!您给个指点先。”

    柴大娘嗓门大,这时,就是特意压低了声音,整个茶馆里的人也都听到了,关乎自身利益,每个人都停了声音,或侧着耳朵,或端着茶碗,胆子大的,直接歪了身子,朝着那个看着和身边自己等人不是一个世界的男子。在茶馆帷幕阴影下,有着三个男子,一人坐着,两人站着,点了碗茶,也不喝,客人多,老

    该男子同样姓柴,他在甄府当家大老爷身边当值,做幕僚,但这幕僚也分高低,甄家是皇上亲信,内里还有深受皇上宠爱的贵妃和二皇子,这甄大老爷身边自是就聚集了一群有能有势的幕僚。自己一才能不多,二无钱,三无势。柴先生摸了摸手里的油布包,也就是坐冷板凳和个跑腿的,哪里轮得到他说话。此时一群人,有个五六十的样子都竖着耳朵,专心听着,柴先生内里虚荣心渐起,又一边唾骂自己不过是些贱民,他们能懂个什么劲啊!

    “这也不好说,上头的事,怎好乱说。”

    柴大娘眼睛一亮。平民百姓生活单调,不是劳作就是休息,闲事最大的乐子,就是听听说书人讲讲古,八卦一下上头那些人家的闲事,不仅是有爵位的人家,偶尔谈谈那最尊贵的人家的是也是有的,本朝风气开明,就算说错了也无妨,再者,这上下嘴唇一动,说出去的话无声无凭,谁来管你。

    曾经在农村,农闲时,几个农夫农妇在侃大山,一农妇问,也不知这皇帝人家过得什么日子。一农妇回答,定是极好的生活,当皇后想吃东西的时候,就会说宫女,给我拿个柿子饼来。农夫补充说,皇上用的耙子应该是金子做的。

    “先生,说说好了,我们也只是想要知道为啥子今年这样,来年还会不会......”

    “这倒说不好,年前,这太子坏了事,圣上仁慈,封为义忠亲王,拘禁在南海九华宫。太子一贯以来都是贤臣孝子,怎会又这般大逆不道的行为,圣上以为这都是下边的奴才挑拨的,咱这儿也在圣上重点清理观察的地方。”